close

生死大事本來就不容易面對,君玲是個眉清目秀的年輕女孩,從小就失去雙親,國小就跟著阿嬤踏入殯葬業,要面對歧視..誤解...隔代教養....總總非得面對的現實生活...

對這家人來說,死亡又代表什麼呢....

 #19我們是阿嬤養大的 

圖/君玲:「我姊姊有說過一句就說,不能讓人家覺得說沒有爸爸媽媽的小孩就是講不聽。」

我們都是阿嬤帶大的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朗指出,台灣家庭結構改變,單親、隔代家庭型態愈來愈普遍,這集的「誰來晚餐」就是要介紹一個阿嬤獨自扶養三個孫子的故事。如果,單親已經很辛苦了,那隔代教養又是單親呢?

同學在上學 我在殯儀館 
君玲(28歲)有著清秀稚嫩的五官,從小常被人說長得像蔡依林,讓她一直很想當模特兒。在君玲國小時,父母相繼過世,從此跟著外婆、姊姊和哥哥相依為命。外婆被迫撐起家計,君玲也在11歲那年進入殯葬業,自稱「檳葬小辣椒」,模特兒夢碎,她再也沒想過要追求自己的夢想。

君玲的外婆-劉惜,原來在歌仔戲班唱苦旦,年輕時未婚生下君玲的媽媽,女兒把家產敗光自殺身亡。唯一的女兒走了,房子沒了,只留下一屁股債和嗷嗷待哺的外孫。為了重振這個家,劉惜放棄她熱愛的歌仔戲,轉而投入殯葬業,開始跳牽亡魂陣、唱孝女白琴。有歌仔戲的底子,加上苦旦必須說哭就哭,進入這行才能迅速負擔三個孫子的生活費。

隔代教養 叛逆有理?
君玲從小被阿嬤訓練柔軟下腰等高難度動作,半工半讀加入牽亡魂陣的行列;嬌嗔的嗓子必須哭喊,學唱孝女白琴。隨著年紀增長和殯葬業與時俱進,現在她自立門戶,專職襄儀師工作,更當起老闆,帶領襄儀團隊每天與死亡打交道。

君玲說:「不能讓人家覺得,沒有爸爸媽媽的小孩就是講不聽。」生活際遇和提早與死亡接觸,讓君玲特別早熟。殯葬工作必須應對客戶、與同業競爭,甚至遭受歧視眼光,這些歷練讓君玲習慣武裝柔弱的一面,加上哥哥姊姊對她特別寵愛,也促成她嬌縱的性格。事業上能獨當一面的她,卻在感情路上經常受挫。

阿嬤獨自撐起家 眼淚當飯吞
當一個家遇到困頓的時候,總有個人得咬牙負起責任,阿嬤劉惜就是這個偉大的女人。她帶著君玲三兄妹,子孫同心,花了七年才讓「家」又步上正常軌道。雖然君玲的成長過程,比同學失去很多讀書時間和經濟條件,卻得到比一般人更濃厚、更凝聚的親情。

阿嬤將在「便當時間」透露,如果她走了,最放心不下的事;而想婚的君玲,為何選擇和交往三年的男友分手?歷經生死離別、看盡生死百態,「死亡」對這家人的意義又是什麼?精彩內容,不容錯過!(撰文/張景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esswho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