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2#50光陰的故事 

這次活動,報名跟王偉忠吃飯的家庭不少,但是對一個努力想找特殊題材的企編而言,來報名的家庭裡,故事有趣而特別的並不多。王偉忠選上的這個董家,一開始的確也並不怎麼吸引我。除了因為我是本省家庭出生的孩子,對外省人的家庭和眷村文化真的非常陌生之外,八十歲有點重聽的董爸爸,六十歲不擅言語的董媽媽,都讓我在訪問的過程中,充滿了渾沌不明的忐忑不安。

 

直到正式前往拍攝,看到董爸爸慈祥且全力配合的微笑,以及身手矯健能爬樹砍野草,還能開車到處跑的董媽媽,心上的石頭才稍微落了地。因為只要受訪者願意,讓我們多跟著他們生活幾天,一定拍得到有趣且足以播出的素材。


 

而的確,董家的故事,在生活中處處找得到。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董家永遠有吃不完的麵食。只要有空,董媽媽就開始揉麵。她揉的饅頭,吃起來特別的香甜有嚼勁。當我回到台北,半夜裡寫著腳本的時候,都會忍不住衝出家門,四處尋找手工饅頭,只因為太想念那個味道了。此外,董家上上下下都會包水餃,連董媽媽剛上小學的外孫女,包出來的水餃都跟她包的一樣飽滿漂亮。而把揉麵板當成溜滑梯,讓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玩得呵呵笑,更是我的生活裡,從來不可能發生的新鮮事。因此光是一張揉麵板,就有許多故事可以說。


 

四十年前,外省老兵娶青春少女的事情很普遍,因此董爸爸曾說,他跟董媽媽的結合,是時代的悲劇。然而如今子孫滿堂的他們,生活裡卻充滿了簡單平凡的幸福。不管是悲劇的過往,還是平凡的現在,大女兒正玫,都想把家裡的故事,寫成一本書。當她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王偉忠非常的贊同。他說,「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寫成一本小說,不管賣不賣,每一個人都要珍惜自己一生的故事」。在王偉忠眼裡,每一個人的故事都非常珍貴,更遑論一個家族的故事了。他還認為,「創作有時候不是一種發明,而是一種發現,會發現是因為你有用心嘛,沒什麼大學問!」而的確,王偉忠的創作,一直都是植根於日常生活的土壤裡。


 

拍攝完董家,王偉忠的話,還有正玫對自己家庭故事的重視,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盤旋不去。以後,我再也不敢輕易的說,哪一個家庭的故事不有趣、不新鮮了。以後,我再也不敢對著被指定拍攝的題材嫌棄半天,認為它不特殊,不值得拍攝了。因為每一個家庭和受訪者,都值得我們更用心的挖掘與對待。


 

而突然,我是如此迫不急待的想要拿起筆,或是攝影機,開始記錄屬於我的人生,以及我的家庭故事;一個屬於我的,我和家人的,光陰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esswho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