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的最後一天,我跟著《誰來晚餐》的幾位製作同仁來到台北民生社區巷弄內的一戶尋常人家,拍攝其中一集節目的晚餐主戲。

  《誰來晚餐》是公共電視在節目型態與題材上的全新嘗試,節目每天挑選一戶人家,看他們的家庭關係中特別的故事,以及因著家庭形態或生活作息而特有的飲食習慣,並且根據家庭成員希望邀請到的「夢幻名單」,挑選一位特別來賓到這個家庭中與他們共進晚餐。

  這天的家庭,是在二○○七年夏天由於一趟環島步行之旅而小有名氣的魯文學、魯適維父子,以及魯媽媽蕭麗吉。魯家父子八月下旬才剛結束另一趟環島之旅,只是這回步行改換成單車。魯氏夫婦原本都是上班族,因為渴望改變生命狀態而放棄工作,成為SOHO族。過了暑假就要升上國二的適維,雖然長得高大且剃了個異於同儕的鍋蓋頭,但臉上仍不脫稚氣。

  近晚時分,嘉賓終於出現在魯家,由於節目的遊戲規則是,事前並不向主人家庭透露來賓會是誰,因此當雙方見面的當下,魯家人又驚又喜。當晚的來賓,不完全算是世俗定義下的名人,但卻是魯家想見到的人,他們帶來的貼心伴手禮更是正中適維的喜好,因此在餐桌上,賓主雙方吃得開心,也聊得盡興,家庭、事業、人生觀,無所不談。

適維在外人面前雖然不多話,但卻是個很有想法的大孩子,而魯氏夫婦對他的教養也有著與一般父母不同的看法。由於我自己家中也有個與適維同年紀的兒子,因此當天的晚餐讓我感觸格外深刻,幾度聽到入神,甚至動容。

在這之前的幾天,當我結束緊湊的工作回到家中,疲憊地在客廳電視前隨意地轉台,我看到某個有線頻道的談話性節目,幾位高曝光率的通告藝人正在高談闊論小孩教養的經驗,我忽然覺得,家家都有自己特殊的生命經驗,憑什麼只有「名人」有發言權?所謂的「一般人」的故事也值得被聆聽,也可以引起觀眾的共鳴,帶來笑聲與淚痕。

 

  製作這個節目對我以及製作同仁來說是很特別的經驗,我相信對觀眾來說也絕對會是,不算多也不算少的二十四集,我們進入了二十四個不同型態的家庭,細細地觀察並且鋪陳他們的故事,也促成了二十四場泯除了界線的對話,原本從來沒有機會接觸,但卻有著無形的交集的兩組人,因為一頓聚餐而得以素顏相見,共享家常美食與精采話題,並且激盪出火花。

 

 

  早一些時候的八月中,我們在台東太麻里拍攝另一場聚餐,主角是在當地開設民宿的家庭。大女兒美恩與母親葉梅是這一集的靈魂人物,兩人平日就常因為生活習慣、美恩交男朋友的事,以及經營民宿的枝枝節節而鬥嘴,即使在鏡頭前面,兩人的你來我往也仍然充滿張力與趣味。

  在來賓即將到訪之際,一家四口加上遠從西台灣前來助陣的姨婆等人,聲勢浩大地在民宿大門列隊歡迎,當來賓步出廂型車的那一剎那,美恩發現是她的偶像型男主廚詹姆士,興奮地又叫又跳,捧著事先備好的鮮花撲向詹姆士懷中,我們看到有點傻掉,但也感染到她滿溢出來的驚喜之情。

  平常為了讓民宿更具吸引力,就努力學習餐飲的美恩,在那一天當然抓住機會好好地向這位創意料理達人請教廚藝,用心學習了幾道詹姆士以當地食材調理出的拿手菜。

  在餐桌上,詹姆士不經意地問起美恩的感情事,沒想到卻引爆這家的地雷,美恩含淚衝出餐廳,細膩的詹姆士見狀隨即跟上孤坐在客廳拭淚的女孩,好言好語地安慰她,並且以他自己和父親相處的經驗與她分享,美恩這才逐漸釋懷。

  這樣不做作的互動與真情流露的時刻,在整季節目中可以說俯拾即是,它們的戲劇張力以及動人的力量,其實不亞於時下八點檔的《X家》、《真情XXX》,角色與情感也更為真實,而且一小時的敘事乾淨俐落,絕沒有「長壽劇」拖泥帶水、各台之間比氣長的毛病,看完後仍值得再三咀嚼。

 

  場景拉到宜蘭,兩位年輕建築師情侶--阿法與怪獸,原本在當地著名的建築師黃聲遠的事務所工作,他們正面臨著阿法必須回彰化接掌家中的園藝事業的轉折點。即將揮別相處了幾年的工作伙伴,以及宛如第二故鄉的宜蘭,那份淡淡的感傷,與當地的美景和風格別緻的建築設計,交織出特殊的節目氛圍。而兩位主角希望邀請的來賓名單完全超出節目原來慣有的期待,竟也成就了《誰來晚餐》最令人難忘的幾個片刻。

  時序拉回不久之前的九月初,住在台北木柵的藝術家李永裕與薛幼春,因為先生長年在中國工作,而成為典型的「分偶家庭」,但他們的婚姻關係在兒女眼中卻如同倒吃甘蔗,愈老愈甜蜜。這個晚上來到他們家中的「大腕」,完全不在這一家人原先的「夢幻名單」之中,但卻是許多節目工作伙伴公認最精采、也最有料的一席晚餐對話。

 

  想看看真正能引起你我共鳴的家庭故事嗎?想感受原本走在兩條平行軌道上的人物在跨越界線之後如何激盪出火花?請記得3/19週一到週五每晚九點來到公視13頻道,品嚐《誰來晚餐》。

除了馬拉松式的「本土連續劇」與喋喋不休的談話性節目,你真的還有不同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esswho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